Werden wir Helden für einen Tag

Home | About | Archive

兩篇小乜乜

Posted on Jan 7, 2011 by Chung-hong Chan

寫過兩篇小xx,分別是《小昏迷》( working title 是小舞會)及《小裂縫》。上次已經講過,突然去寫作短篇,是不想機器停頓下來。還有就是在讀三冊由宮部美幸編輯的《松本清張短篇傑作集》 ((本人極力推介此書,由其要留意的是<真假森林>、中篇<書法老師>及<卡爾內亞斯德的船板>。除<書法老師>之外,全為我最喜歡的提材:學術界的仆街野。)) ,以及中篇合集《賣馬的女人》 ((收錄了兩篇,分別是<賣馬的女人>及<山難>。可看 nikitac 的介紹。))
本人的第一大讀者,亦即吾妻,認為短篇有時比長篇好,因為短篇追看較易,壓力不大。對於作者來說,寫短篇當然也較寫長篇時間上較為輕鬆。以《小裂縫》為例,我用了一晚時間寫故事大綱、一個早上修正大綱,三天之內用空閒時間寫好。《小昏迷》卻較難,因為中間有些阻滯,再加上下篇的「偽報紙」寫法要參考報紙寫法,故此所需時間較長。
我自己來說,我是喜歡《小裂縫》多於《小昏迷》。《小裂縫》有較多的主觀心理描寫,而《小昏迷》的心理描寫,是由偵探所推敲出來,隔了一層,真實感就會降低。在構思《小裂縫》時,有想過以主觀視點寫,即是以李偉華「我」的觀點寫這個故事。現在年輕作家寫小說,也喜歡以「我」的觀點寫,這樣子讀者會更易投射自己到角色身上。 ((其實與年輕作家無關,卡謬在寫《異鄉人》時,也是用「我」的觀點。)) 但是最後都是選用了所謂「神的視點」的第三身視點寫這個故事 ((又講松本清張。松本清張大部份的小說都是第三身視點,主觀視點絕無僅有。暫時我看過有短篇集的<搜查圈外的條件>。)) ,是因為我自己覺得第三身的推理小說較公正,作者(我)只以一個冷峻的觀點分析事件。
話雖如此,但是這亦並非全然是第三身,很多的分析及感情也是出自兩位主角。 ((讀者其實好怕作者介入。以前我寫的小說,例如未完成的《大整肅》及再之前的《無題》,常常會突然有個像是作者的角色以畫外音硬塞大量背景資訊。這些是非常粗獷的做法,在新作我已經盡量的禁止,有也要極力的減少。最新我在看某本地作家的連載小說,竟然是不停的作者介入。不聲其煩,只好斬欖。順帶一題,如果你未看過本人的舊作,如《大整肅》及《無題》,請你不要看,因為太爛了,自己也不想去回顧。)) 較正確的歸類,是 2.5 身角度吧。
兩篇短篇,都是在說人性的缺點。《小昏迷》講的是人出自妒嫉埋沒理性而被人所利用,《小裂縫》是講充大頭鬼的心理壓力。我對後者的感受,是較前者為深的,而我亦經歷過像《小裂縫》主角李偉華類似的思想折騰。 ((但我要聲明,我沒有虧空公款,只是有充大頭鬼而欠債。)) 寫出來,有些是有警惕自己的意味。
反而《小昏迷》我是不太滿意的,我仍在思考怎樣改好它。或者是因為短篇,而又太多人物,每個人物都沒有太多篇幅去 develop ,令到情節有些鬆散。這樣的故事如果要寫好它,可能要改篇成中篇。


Powered by Jekyll and profdr them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