Werden wir Helden für einen Tag

Home | About | Archive

馬爾薩斯之悲劇

Posted on Jul 29, 2008 by Chung-hong Chan

看過太空奇兵,我覺得相當傷感。原因不是 WALL.E 及 EVE 的個人 ((他們都不是人,但好像沒有「個機」這個字眼。)) 愛情悲劇,而是劇情所展現的地球及人類悲劇。美國保守派大力批評這電影的世界觀,指這個電影鼓吹馬爾薩斯主義,展示人類的醜惡。三百年前馬爾薩斯所刻晝的悲劇會否發生,就像 HIV 怎樣引起 CD4 數值下降一樣,是一個有共識( Consensus )但沒有確定答案的問題。馬爾薩斯之悲劇( Malthusian catastrophe )指糧食生產速度會被人口增長的速度追過引發生態崩潰,出現人類競爭短缺的食物。到時就會積極降低人口來處理糧食問題。這裡的「積極」,是指以饑荒、戰爭、瘟疫快速減少人口。後來馬爾薩斯提出另一個進路,是沒有能力養妻活兒的,不要結婚產子,是為防範性的策略。
馬爾薩斯之悲劇現在的共識,是指它是錯誤的。因為馬爾薩斯沒有預料到科技對糧產增長的影響。工業革命的新式農業機器、二戰之後對農作物品種研究研發出高產量的大米品種,阻止了馬爾薩斯之悲劇發生,要不然我們可能不存在。馬爾薩斯的確是不能預料很多的東西。現世代很多的事情發展,他也同樣不能預料。例如生物科技的應用,會被衛道之士圍剿而沒有被大量應用、糧食不用作食用卻用作汽車燃料,還有國際炒家炒作食物價格。我想,將馬爾薩斯之悲劇宣判死刑,是言之尚早,雖然沒有一個人希望它會發生。
無獨有偶,剛剛看到公共衛生期刊的一篇由格拉斯哥醫科大學公衛學院 Hanlon 及同僚寫的文章。 ((Hanlon P, Carlisle S. Do we face a third revolution in human history? If so, how will public health respond? J Public Health (Oxf). 2008 Jul 21.)) 它不是一個研究,說是文獻回顧又不夠全面,我想只能說是一篇意見。但意見很有見地,雖然又極有可能被批為民粹。
此文認為,現在的資源短缺問題,不全然只是科技發展及消費增加失衡所引起。還有的是經濟系統本身的問題。西方現代經濟系統及消費主義會不停增加資源需求去支持它的發展。這種經濟系統不單引致資源失衡,還與人類整體健康下降相關。如心理健康問題、自殺問題、暴力問題、上癮行為、健康及社會不平等等等。他指出這是源於西方經濟模式所帶動的「全部擁有」( have it all )思維。 ((在友儕之間的討論,會叫做 Lam 到盡。利益,像一碟菜。食完一碟菜,見碟上仍有滴菜汁,會 Lam 埋佢,將碟子 Lam 到乾乾淨淨,是為 Lam 到盡。)) 人們會不停想「全部擁有」,引致高收入國家的生活模式不能永續 ((因為要支持這種生活模式,會不停增加資源需求,而資源又有限。)) ,而低收入國家卻因為與高收入國家的差距擴大而永沒翻身之日。
這篇文章預視這種現代化只會令到人類健康受更大的影響。西方模式的現代化同時引致社會鼓吹自由、選擇、權利。不像以前,衛生問題可以完全無視經濟及社會的影響。現時只能靠人自發性的解決問題。他認為公共衛生要出現思維模式的轉變。由以前的一再否認,至問題浮現再採用「補鑊」方式;轉為關注全球人類的權利。例如減少使用石油,雖然經濟會付出代價,但社會會重新關注健康、平等、減少不公義及減少過份消費。
個人認為 Hanlon 的觀點可取。我們的社會缺乏的是願景( Vision )。 ((雖然新自由主義者不認同願景,因為願景等於計劃經濟。在他們的眼中,社會的唯一願景的完全自由的市場。但這個願景比共產主義更難實現。)) 例如曾政府,別說偉大如環境問題和政治發展問題,就算社會有迫切需要的民生問題他有甚麼願景?他像 Hanlon 所指的那種「一再否認後補鑊」派。最近的百一億派糖方案,仍然是一個補鑊工程。這不是一個長遠發展藍圖。現時社會主流意見仍是強調一個重發展、重經濟的社會願景。現在民生問題的浮現,除了少數如林行止有反思,其他只是在高舉自由市場旗號來攻擊政府,這根本對解決問題亳無助益。誠如 Hanlon 所說,我們可否真的出現轉變,放棄「全部擁有」思想?


Powered by Jekyll and profdr them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