Werden wir Helden für einen Tag

Home | About | Archive

談 impact factor

Posted on Jun 25, 2008 by Chung-hong Chan

impact_factor.png

從一個常看的統計學博客 看到這個研究。這個研究是由美國數學學會做的。
文中談到以 Citation (文章被引用次數)統計來量化一本學術期刊、學者的「聲望」 ((不知如何譯, Prestige ,字典的解釋 Weight or influence derived from past success; expectation of future achievements founded on those already accomplished 。希望捉到神髓。)) 是否合理。學術界流行用 citation stat. 來量化一本學術期刊/學報的「威望」。最常見的指數叫做 Journal Impact Factor (JIF) 。 JIF 是這樣計的:例如 2006 年的 JIF ,是計算 2006 年之前兩年,即 2004-2005 兩年,這本期刊總共發表了幾多篇文章,作分母。分子是 2004-2005 年文章,在 2006 年被所有期刊引用的次數。 JIF 就是用這樣的分子分母計出來。以醫學為例,有所謂的 Big Five ,分別是新英格蘭、刺針、美國醫學會、內科年鑑和英國醫學會,他們的 JIF 分別是 51.3, 25.8, 23.3, 14.8 和 9.2 。
另一個愛用的數字,叫做 h-index ,用來量化一個學者的「聲望」。這個數字是「有 n 篇文最少被引用 n 次」。
以小弟而言,暫時我自己想出來的研究,最高發表在 2.267 的學術期刊。 ((而我助理身份發表、而又在 Author list 有名的研究,最高是 4.163 。)) 我的 h-index 是 3 。由此可見我的「聲望」是很低的。你可能問,為何我的「聲望」如此底?拿去那些 Big Five 發表不可嗎?正如有香港橋牌會不去,為何要去工聯會打橋牌?又或有皇仁書院不讀,為何要去不知名天水圍 Band Five 學校讀書?因為不夠班。我的研究是不夠班是要認的。 ((我最怕企得太高,故意站高一級在罵樓下的人、串樓下的人。由其沒有學識支持的時候。人要串,最少要有學識。有學識的串,才有 Charisma 。例如格林斯潘,佢說話愛用深奧字眼,但他的話卻是市場寒暑表,人人都要找出他在說甚麼。他也不會遷就聽眾。又例如李天命,狠批梁燕城和法輪功,因為他有濃厚邏輯根底。))
將 Citation stat. 作為「聲望」指標,先要明白 citation 的意義( meaning of citation )是甚麼。 美國數學會的研究指出,一篇研究文章被引用,與文章本身的質素關係不大。一些研究指出,一篇文章被引用,與以下因素有關:被引用文章作者的「聲望」、作者與被引用文章作者的關係、被引用文章是否易於獲取、引用單一文章(例如文獻回顧)來取代引用一籃子文章等等。這些原因,與「聲望」的關係其實不太密切。
在計算 JIF 時,是假定文章在兩年之內會被其他文章引用。但美國數學會指出,醫學、生物學等等研究,此假設或許成立。但在其他學科,例如數學,一些具重要性的研究可能要五六年後才會有人引用。美國數學會沒有說到, JIF 的分母其實遠比分子易於操控,只需要期刊減少文章數目就可以「谷大」 JIF ,而同時每一篇文章引用的文獻數量又愈來愈多。亦因此,有研究發現 JIF 近年出現 inflation 。宏觀經濟學教條:供應減少,需求增加,引起通漲。
我認為, Citation stat. 最大的問題,是學者們想像《機械人大戰》那樣將「格鬥」、「技量」等等複雜的概念用單一一個數字來量化。聲望是一個主觀和客觀夾雜的概念 ,學術期刊和學者的真正聲望,我認為難以用單一數字去客觀表達出來。正如剛才所說, Citation 是受很多與聲望無關的因素影響, Citation stat. 亦只應是「聲望」這個 concept 之中其中一個成份,而不是全部。


Powered by Jekyll and profdr them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