Werden wir Helden für einen Tag

Home | About | Archive

當一切成了政治隱喻

Posted on Nov 2, 2004 by Chung-hong Chan

不少電影因為具有政治隱喻而失敗,如早期的「星空奇遇記」、令到美高梅∕聯美執笠的「天堂之門」等等。當時的政治已夠敗壞,還要一些政治隱喻的黑色笑話來踩一腳嗎?對不起,西方國家的回應是不必了。於是乎這些電影的結局是失敗。
香 港的電影,甚至中國的電影,對於政治隱喻,卻有另一個標準。例如六四後曾經拍了如「安樂戰場」之類的電影,一群香港人到菲律賓旅遊,卻被菲共的遊擊隊綁 架,一個一個的殺死,借菲共來說中共。另一些電影,如「省港旗兵」,將那些來自中共的「旗兵」改名為「喪昆」(姓楊);另有一些對白如:「吤s阿鵬,不過 個姓衰D,姓李」。這些「旗兵」來自中共,來港食大茶飯,亂殺港人,最終都被皇家香港警察全數清剿。背後的政治隱喻,十分明顯。
對於現時香港的失敗政治環境,除了一個「屌」字之外,沒有甚麼時間想出甚麼政治隱喻。
故直接寫出以下的文字。
當旺角地鐵站的C出口由砵蘭街改名朗豪坊,也即是旺角和尖沙咀慢慢可以劃上等號。
以前旺角是旺角,元朗是元朗,你我心目中對這些區域有一個風景,自覺地會覺得這些區有其特點。
例如元朗大馬路的樓房比較矮,有鄉效地方和純品的人;旺角的人比較「潮」,有影音唱片明星相老翻CD,也有如金魚街波鞋街之類的「主題街」,這些所謂的主題街,都是「自然」形成的,小商戶因為市場導向慢慢集散在此。政府沒有撥這一兩條街必需賣波鞋。
當旺角慢慢變成尖沙咀,元朗慢慢變成佐敦。以這一個trend來看,香港會慢慢變成深圳。
在中共生活的人口慢慢西化,可是我們的電視卻在黃金時間播放文革般的愛國廣告;我們要學普通話,以及新聞紙和高官口中的那一些共式文字,以及過份使用簡化了的中文。我們的工資開始和深圳睇齊;我們下一代的英文水平也開始和深圳睇齊,更遑論和西方以至星加坡接軌。
旺角的優勢就是在於不像尖沙咀;元朗的優勢也在於不像佐敦。而香港的優勢,不是甚麼珠三角出入口,又或者自由行之類的短線熱錢。
澳門的何特首的視野比較好,起碼澳門仍像澳門,我腦中仍有一套葡式的風景,而不是金紫荊廣場、自由行旅客、政府總部前的鐵馬、心繫家國宣傳片、元朗的VCD店和YOHO Town以及旺角的朗豪坊。
在地產商眼中,價值和價錢是一樣的。更可怕的是,我們的政府都是用同一個視野。

12:07 - Tuesday, Nov. 02, 2004


Powered by Jekyll and profdr theme